體檢發(fā)現“骨密度偏低”,怎么辦?
一、什么是骨質疏松?
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低下、骨微結構破壞,導致骨脆性增加、易發(fā)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。患者常出現腰背部或全身性疼痛,可觀察到身高縮短、駝背等體征。在嚴重情況下,骨質疏松癥患者極易發(fā)生骨折,這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質量,還可能縮短預期壽命。因此,對骨質疏松的預防和早期干預至關重要。
二、如何檢測骨密度?
骨密度是骨骼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,是指單位體積(體積密度)或者是單位面積(面積密度)的骨量,通過測定人體骨骼礦物質密度,可以反映骨質疏松的程度,預測骨折風險性的重要依據。骨密度可以通過超聲、CT、雙能X線等方法檢測。
我院體檢科引進雙光子X射線骨密度檢測儀,主要檢測手腕部,精確度高,掃描時間短,數據準確。
注意:進行骨密度檢測時,檢測前臂不要帶任何金屬物品(手表、手鏈等裝飾物)。
三、哪些人群應進行骨密度檢查?
(一)45歲以上的女性、50歲以上懷疑有骨質疏松的男性
30-35歲是人一生中骨量最高、骨質最成熟的時候,隨后男性骨質呈逐漸下降趨勢,女性更是呈斷崖式下降。
(二)有下列不良生活習慣者
長期大量攝取咖啡和碳酸飲料者;節(jié)食方法不當的減肥者;長期吸煙、酗酒者;日常不足和飲食VD不足;長期臥床者。
(三)長時期服用以下藥物者
糖皮質激素、甲狀腺素、肝素、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、苯妥英鈉、苯巴比妥、環(huán)孢素A、含鋁鈧酸劑、利福平、四環(huán)素、離子交換樹脂、抗癌藥物。
(四)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
(五)絕經后的女性
女性不再來月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會下降,并且體內骨密度會下降,容易出現關節(jié)疾病。
(六)X線顯示骨質疏松改變者
需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。
(七)有影響骨礦代者
如風濕類疾病、腎功能不全、糖尿病、慢性肝病、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)
四、生活中如何提高骨密度?
一旦發(fā)現骨密度下降時,要第一時間改變生活方式,及早養(yǎng)成好的生活習慣,在年輕的時候獲得更高的峰值骨量,對預防骨質疏松癥大有幫助。在生活中提高骨密度的方法包括:
(一)及時進行營養(yǎng)補充
1.補充鈣元素和維生素D
鈣可以促進骨質生長發(fā)育,促進骨質的融合和發(fā)育,而維生素D 有助于促進人體內鈣的吸收,兩者最好同時補充才能有效地增加骨密度。生活中可以通過口服鈣片或者進食富含鈣元素的食物比如豬骨、豆腐、紫菜、牛奶、豆制品、一些綠葉蔬菜如羽衣甘藍等食物來補充鈣元素,還可以通過維生素D制劑或者通過曬太陽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,從而促進人體對鈣元素的吸收和利用。
2.補充蛋白質
蛋白質可以促進骨骼生長,而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老年人骨密度和質量降低,導致跌倒和活動能力喪失風險增加,因此可以通過補充蛋白質來增高骨密度。比如可以每日堅持進食堅果、雞蛋、大豆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盡量不要通過蛋白粉來補充蛋白質,這種高蛋白質成分攝取過多,會導致鈣成分從骨骼結構中溶解,抑制骨骼發(fā)育和軟骨組織的成形。
(二)保持健康的體重
體重對骨關節(jié)健康的影響是雙方面的。一方面,超重肥胖者體內的代謝紊亂會影響骨代謝,且骨與關節(jié)承受多大的壓力,可增加骨折與關節(jié)損傷風險。另一方面,如果體重過輕,肌力過差,則不利于新骨形成,也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。所以,應通過合理飲食及運動將體重維持在健康水平,并保持肌肉強健有活力,對骨關節(jié)健康最有利。
(三)加強運動鍛煉
保持足夠的運動量,尤其是定期進行負重訓練或帶沖擊性的運動,有利于促進新骨形成,提高骨密度與骨強度。方式包括步行、慢跑、舉重、爬樓梯、跳繩、跳舞等。但要注意,如果是老年人群或關節(jié)病患者,高強度或高沖擊運動可能增加關節(jié)創(chuàng)傷和損傷加重風險,應以低沖擊、低強度運動為主。
(四)改善不良飲食習慣
盡量戒煙戒酒,避免不良因素對骨產生的危害。長期過量飲酒會使微量元素的代謝發(fā)生顯著變化,例如鈣和磷水平降低,這些可以導致骨骼生長異常;香煙中尼古丁則可引起血管收縮,從而導致骨組織的血流供應減少,導致營養(yǎng)物質的供應減少,從而阻礙骨骼生長。還可能引起鈣質流失、骨質疏松等問題。另外,還要減少濃茶、咖啡、碳酸飲料的飲用。
溫馨就醫(yī)指南
如果您想檢測骨密度,香洲區(qū)人民醫(yī)院體檢科隨時為您提供專業(yè)的咨詢服務。無需掛號,直接前往門診樓四樓體檢科,即可快速地辦理檢查手續(xù)。如有疑問,請撥打我們體檢科的聯系電話:0756-8661607,我們將竭誠為您解答疑問,指引您獲得合適的醫(yī)療幫助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